房地產新聞 » 推薦70年代大樓 公設比僅一成五

網路地產王/曾炳鈞/綜合
 
辛苦攢下血汗錢,結果卻是花了不少銀兩買公設,導致不少購屋族寧願挑選低公設比的公寓產品,也不願為了比排場、充場面,購買高公設比的華廈。房仲業者統計發現,屋齡愈高,公設比愈低,尤其是民國60年代以前的住宅大樓,最低可達到零公設,可惜屋齡近四十年太過老舊,相較之下,70年代的大樓屋齡二十多年,公設比僅15%左右,值得精打細算的購屋族下手購買。
■ 比較四年代 公設比差很大

以每十年當做公設的比較基準,信義房屋統計發現,民國60年代以前的住宅大樓「公設比」大約一成左右,台中市甚至出現過「零公設」的成交個案;70年代的公設比,約略一成五上下,附設健身房等公共休閒設施;80年代的公設比最高暴增到27%;民國92年蘆洲發生大囍市火災,政府重新檢討消防安全問題,於是自2005年7月1日起,規定八樓以上的大樓,必須配置雙安全梯,導致大樓公設比突破三成。

假設在台北市購買35坪的住宅大樓,民國70年代取得建照的房子,平均公設比為15.6%,等於5.46坪面積花在公設上,但民國90年代以後的大樓,可能多了氣派的大廳、健身房以及消防安全設施等,平均公設比拉高至32.1%,大約有11.2坪配置在公設上,兩相比較,等於購屋族至少多花兩三百萬,被迫購買近六坪的公設面積。

■ 高公設休閒設施多 吸引年輕購屋客

一旦跨出大台北地區,其它都會區的大樓產品雖然公設比一樣飆高,但由於單價相對較低,即使多負擔4、5坪的公設,總價也增加僅約6、70萬元,對於購屋人而言,雖然多負擔些公設空間,但能享有許多休閒設施,對於年輕族群相當具有吸引力。

以竹北地區為例,該區域主要購屋客層為園區客,這些客層平常工作時間長,並沒有太多時間外出休閒,而一些規劃有豐富休閒設施的新大樓,嶄新的公設與類似飯店式的管理,的確可吸引園區客的目光,且新大樓單價普遍介於每坪14~16萬元間,即使30%的公設比,對於園區客來說負擔並不算太大。
資料來源:http://house.chinatimes.com/content-indexNews-content.aspx?NewsID=14123